最近,在兰溪老城解放路上的城南剧院,敲敲打打,热闹得很。
这个剧院对于外地人来说挺难找,是在一条名为彩衣巷的弄堂里。从两栋房子间狭窄的小道走进去,有一个很有年代感的小剧院,正是兰溪婺剧团的所在地。
兰溪婺剧团的前身是金华徽班乐天舞台,1950年改名为乐天共和剧团,1955年定名为兰溪婺剧团。今年正是兰溪婺剧团建团60周年。
这60年来,从省内数一数二的县级剧团,度过了无人问津、人才流失、设施陈旧的半瘫痪状态,到现在走出窘境,重排大戏,婺剧团的发展历经辉煌、迷惘、痛苦与新生的坎坷和多舛。
曾经最好的时代
“当时兰溪婺剧团的表演水平在县级剧团里是数一数二的。”国家一级演员、兰溪婺剧团老团长许永芳说,是剧团的老戏骨,进剧团有45年,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1970年4月,16岁的许永芳考入兰溪婺剧团,经过了3个月的培训,通过层层筛选,从样板戏《红灯记》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他经历了兰溪婺剧团“最好的时代”。“当时许老师走到街上,都有人撑伞的。”剧团的老演员们这么说。
“观众买不到票,前一天晚上带着席子睡在售票处旁边等着第二天开票,就像现在年轻人排队买苹果手机一样。”
当时他们经常到建德市、丽水市、金华其他县市等地巡演,正月出去,要到清明才回来,有时候在家过个除夕,正月初二就出门演戏了。“以前看戏基本上是老百姓唯一的休闲方式,大家都很喜欢。”忙的时候,一年有8个月在外面演出。
1977年的拥军慰问团,全省只有两支县一级表演队伍到嵊泗列岛表演,兰溪婺剧团就是其中一支。许永芳回忆道,剧团最辉煌的时候,就是1976年、1977年这两年,总人数达到82人,光演员就有四五十人,在县级剧团里规模算大了。天天有邀约,连着演了70多场戏。
1979年,兰溪婺剧团去杭州表演了《花田错》、《百花公主》,得到一致好评,还有省级电视台在现场录制。1989年,许永芳主演的《李渔别传》首次将李渔形象搬上了戏剧舞台,在省第四届戏剧节上囊括了包括演员一等奖在内的16项大奖,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0多次。
“最难过的是没戏演”
2000年以后,剧团的新生力量不够,电视、网络等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市政府的支持力度减小等原因,使得剧团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走入困境。接不到演出邀请,演员流失严重,排不了新戏,没有经济收入。收入低又导致添置不了服装、布景,演员跳槽,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演员从学艺、排练到舞台上演出的过程是很辛苦的。大量的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许永芳看着不少演职人员离开剧团下海赚钱了,一些优秀演员也被其他县市的民营剧团挖走,有些宁可去农村剧团。20世纪90年代招进来的一批15名戏曲演员,现在只有5个人还留在剧团。
兰溪婺剧团是一家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只够满足退休人员的工资和在职人员的养老金等“五金”。在职人员的工资完全要靠演出的收入,这对于几乎没有收入的剧团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当时工资有保证就很好了,更不要说奖金。“2013年,我们连续3个月都没有正常的工作。”最糟糕的时候,剧团只有21个在职人员,人不够,戏就排不起,对外的演出也没有。2010年下半年,没有钱添置道具、服装,剧团停演了古装戏。演不了大戏,只能演小戏。他们只能靠政府购买的100场送戏下乡,与一些零散的歌舞、小品演出维持生存。
“你们为什么不演戏了,我很喜欢看你们的戏。”“看不到你们演出,剧团是不是散了?”“剧团怎么都听不到锣鼓声了?”许永芳经常会听到类似的问题,那种心酸的感觉,只有自己知道。“我就是喜欢演戏,当时最难过的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戏可以演。”当一个戏曲演员失去了舞台,心里的失落难以言喻。
“剧团会越来越好”
2013年底,在兰溪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剧团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内部改制。兰溪婺剧团重新盼望已久的政策终于出来了,也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剧团也终于走出了半瘫痪的困境。
去年的兰溪市“两会”上,市领导就如何加大对婺剧团的扶持力度,专门组织召开了座谈会。今年3月12日,市政府又组织召开了“婺剧团深化改革方案研讨会”,旨在为兰婺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2014年,每个外聘人员,政府补贴3万元;每场商业演出,补贴5000元。2015年,政府购买送戏下乡服务200场,比前些年多了100场;为鼓励剧团多演出,每获得100万演出收入,政府就奖励10万元;拨款40万元补贴创作费,20万元添置设备。
去年1月开始,古装戏恢复演出,到现在共计演出150多场,商业演出收入近120万元,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在商演的间隙时间里,婺剧团还承担市里的送戏下乡活动,以及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活动。
20年前的经典剧目《东海魂》复牌重演,在金华市内巡演,共计演出场次11场,受教育党员干部1.5万余人次,引起不小轰动。
目前剧团也接到了不少周边县市演出经纪人打来的电话,邀请该团到义乌、永康、武义等地演出。
“前几年大家都不愿出去演出,现在是大家都想着把戏早点排起来,早点演出。”兰溪婺剧团团长刘建晖,看着演员们的演出热情日益高涨,心里很是欣慰。这么热的天气,演员们还在没有空调的老剧场里认真排练,就是希望能早一天出去演出。
为加强演员的整体阵容和提高演出质量,并为下半年商演打好基础,婺剧团今年上半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招兵买马、招贤纳才”工作,在包括金华艺术学校在内的不少艺术院校选拔人才,还聘请了民营剧院的优秀演员。如今,该团演职人员有60多人,演员有40多人,演出阵容初具规模,演出质量明显提高。
目前,婺剧团聘请了省里的专家,准备把15年前的原创经典剧目《李渔别传》搬上舞台,打造精品,打响“兰溪婺剧团”的招牌。该剧将参与今年兰溪李渔文化节的演出。目前,婺剧团也在努力开发新戏,还打算参加明年的省戏剧节。
“剧团经历的过程是一场坎坷,看着它从濒临灭亡的边缘慢慢走上正轨,经历了很大的压力。”对于刘建晖和一众资深演员来说,对剧团都有一份无法割舍的深厚感情。“现在我们又充满了信心,我们的剧团还在,还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