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浙中 正文

东阳: “非遗学堂” 连日来报名踊跃

发布时间: 2015-10-21 08:25:03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陈启宇

  “目前,我们这里的报名人数差不多有60人。”今天上午,记者从东阳中国木雕城了解到,由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东阳中国木雕城主办的“非遗学堂”连日来报名市民踊跃。一方面市民渴望有一个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的平台;另一方面,东阳许多非遗项目却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08项,其中近20项濒危

  “现在,愿意学这么手艺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吴云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阳刺绣”唯一的传承人,刺绣是她一生的爱好。昨天下午,吴云光谈起“东阳刺绣”的传承,语气有些低沉。

  吴云光家住湖溪镇八里湾村下田心,七八岁的时候,她就跟着母亲绣花。从手工刺绣,发展到电动缝纫机刺绣,吴云光感叹,“东阳刺绣”这么手艺不适应现代这个社会。“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吴云光说,现在她只为一些寺庙、旅游景区做装饰用的刺绣产品。年近七旬的吴云光也曾招收了两名妇女,传授缝纫机刺绣技艺,但两名徒弟终究没能坚持下去。如今,吴云光的工作室中,仍旧只有她一道寂寞的剪影。

  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吴海刚介绍,东阳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共有108项,与“东阳刺绣”境遇相同,濒危非遗项目近20项,一些未及列入名录的则已名存实亡。

  “非遗学堂”埋下传承的“种子”

  惟妙惟肖的面塑、精妙绝伦的针刺无骨花灯……在“非遗学堂”近期课程安排表上,不少市民喜闻乐见的非遗项目均列入其中。

  据了解,“非遗学堂”采用每周六上午“围绕一个主题,举办一堂体验课”的形式,由我市代表性项目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学,每堂课招收30人,涉及不同的非遗门类及项目,为市民提供一个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的平台。首期“非遗学堂”将于10月31日正式开课。

  “‘非遗学堂’不仅能让市民在亲身实践中,感受非遗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能在青少年心中埋下传承非遗的希望‘种子’。”吴海刚说。

  除了开设“非遗学堂”,东阳市还将积极筹建非遗馆,非遗馆的建设将与卢宅旅游开发结合,形成一个活态文化街区。占地近万平米街区建成,将实现保持保护、传承传播、展示展演、教育研究等功能。东阳还将探索非遗与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的“非遗保护”之路,为表演类非遗寻找平台,让传统优秀文化回归乡村。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王玲飞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