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浙中 正文

不开理发店上门给人理发 行不行得通?

发布时间: 2015-10-23 09:59:00 来源: 都市快报 作者: 董吕平

  昨天13:38,吴师傅打进85100000热线说,我是个理发师,在外东山弄的理发店打工。因为房租太高,我就想做上门服务,我可以把营业执照带来给顾客看,谁需要理发,只要打电话给我,我骑着电动车,上门服务。只是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和小孩,吴师傅店里生意差了好多,难得到了过年前后,回来的人多了,可到他店里剪头发的还是很少。

  十几年来,吴师傅总是留着飞机头,穿着喇叭裤,给顾客剪头发时,聊到开心处,总是闭着嘴笑——他在意顾客的“观感”,特别是女顾客。理发师嘛,总要讲究个人形象,42岁的吴师傅身高一米六,门牙少一颗,说话有些漏风,别说和店里那些身高1米8的年轻理发师比,哪怕是站在普通人群中,吴师傅也实在是太不起眼。

  吴师傅注意到,走进他们理发店的女顾客,目光都会先扫一圈,最后总会停留在那些忙碌着的、“有型”的年轻理发师身上,丝毫不会注意到坐在沙发上等待叫号的他,这样的场景,吴师傅见得多了,起先还有些不大服气,然后心都会慢慢沉下来,独自站在镜子前,拿着小剪刀,整理头顶往后撸的发梢,一来显得场面不算尴尬,二来也算是拿自己练练手。

  吴师傅不知道这样的状况还能维持多久。

  1990年,17岁初中毕业,祖上几辈子务农的吴师傅听从了父亲安排,拜了村里的剃头师傅为师,这就是他的技术基础。现在的年轻理发师们,大多是从培训机构学到的技术,吴师傅笑说着如果他晚生个十几年,手艺一点不会比年轻人逊色。

  学徒一年后,师傅就慢慢“隐退”了,全村人的头上“生意”移交给吴师傅打理,那个年代,村里男女老少几乎没人讲究流行发式,也不知什么烫发焗油,对他们来说,只要头发剃短,就算理过发。

  不过村里也有稍微新潮些的年轻人,偶尔会要求吴师傅剪得“好看些”,但最多也就“三七开”,女孩子理得稍微精细些,有“三刀发”,“长碎发”,赶上家里条件好的,配件小碎花上衣,那叫一个好看。

  “那时候进城打工的人还不多,村里不管老的小的,剪个头5毛钱,还包括洗和吹,后来慢慢涨到一块、两块钱,工具也没现在这么多,剪刀、牙剪、梳子、一块围布,一个电吹风,够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慢慢盛行,从城里打工回来的年轻人,纷纷要求吴师傅剪“大奔头”,就是两边修得短短的,中间留长往后梳,电影《赌神》里周润发那种造型。吴师傅开始也不会,后来自己琢磨着学,也多亏了那些年轻人,让小村里的吴师傅的手艺也能跟得上时代。

  再后来,年轻人的要求越来越多,吴师傅会的新潮发型也多了起来,男的有平头、圆平头、短碎,女的有梨花头、波波头……到后来,吴师傅学得也越来越主动,只要有年轻人喜欢的电影电视剧,吴师傅就照着里面的男女主角的发型学习研究。

  剪的发式多了,吴师傅在村里的理发生意渐渐好了起来。

  有了理发店的事业基础,吴师傅也收获了爱情,成了家,老婆是衢州常山同村人,理发店也就成了夫妻店,吴师傅专门剃头,老婆除了忙田里和家里的活之外,空闲时就来店里,帮着洗洗头,吹个发。

  转眼到了2002年,吴师傅儿子刚上小学,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城里跑,留下的多半是老人

  能要做十来个客人,现在只要五六个就够了,凭着我的口碑,还有这些年积累的老顾客,只要手艺好,人好,再勤奋些,养家糊口应该不成问题,还能帮到老年人,也算做了件好事……”

  吴师傅继续盘算,先印些传单,铺铺路,传单上印好自己的照片,还有身份证号码,上门时带上身份证和健康证,这样上门顾客也会放心许多……但是这样行不行得通?吴师傅心里还是没底。

  如果有人上门理发,你会接受吗?

  昨天我在吴师傅理发店所在的外东山弄社区做了个小调查。

  陈大伯,73岁,两个月理一次发,基本都是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去剪,不收钱。有时候早上晨练回来或者晚上去买菜,路过理发店,有时候也会去,但陈大伯说,也要看是什么理发店,年轻人常去的那种他是不去的,知道价格很高,上百块甚至几百块剪个头,他舍不得,顶多能接受洗个头再稍微剪短,价格20元左右的。

  61岁的董大伯腿脚不太方便,他说很乐意有人上门理发,但前提是子女必须在家。毕竟老伴不在,陌生人突然来家里,确实不太方便,要是碰到坏人就坏了,家里的情况被人摸了去,以后熟门熟路进来,万一以后家里少了东西,麻烦。

  60岁的王大伯说,上门服务确实很方便,就像快递员把包裹送到家门口一样,不过理头发不是一件很急的事情,自己要是需要剃头了,可以去社区边上的理发店,放心些,毕竟人家店面在,万一遇到什么纠纷,还可以找到人,上门服务要是头发理得不好,再找人就麻烦了。

  陈阿姨67岁,平时喜欢烫个发,她觉得上门是好事,不过烫头发或者剪头发,会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而且上门理发,不一定安全。

  昨天我也问了几个年轻人,说法几乎一致:不会选择上门理发服务,有需要了只会去理发店。尤其是女孩子,多半都是相约相伴,或者逛街时顺带理发,单独而且直接去店里理发的已然很少,更何况是让陌生男人上门。

  也有居民给吴师傅打气,觉得他想法不错,值得试试。

  陈大伯说,只要为人正派,手艺好,到哪都会有饭吃!上门理发听着不错,给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提供方便,肯定会有人找吴师傅理发的。

  吴师傅说,所有生意都是从小做到大的,总会碰上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手艺好,价钱公道,时间长了,人家了解了他的为人,知道了他的技术,有了口碑,生意就会好起来。

  吴师傅打算先在租住的金沙港社区附近发点传单,除了金沙港,他还想骑上电瓶车在西湖周边小区多跑跑转转。

  “先试试看,试过了如果不行,至少将来不会后悔。”

  那年过完年,吴师傅和老婆也来到杭州,投靠堂姐夫,堂姐夫在外东山弄开了家理发店,吴师傅就在里面当了一名理发师,老婆在印象西湖上班。堂姐夫的理发店,年轻理发师多,几乎都是培训学校出来的,学的都是紧跟时代的新潮发型,吴师傅的手艺,派不上什么用场。

  吴师傅只好跟着店里的年轻人学习,从给顾客洗头吹头,从头干起。

  慢慢地,吴师傅学会了冷烫热烫,也知道除了能焗黑油外,还可以焗色油。工具也越来越先进,电推子成了无线的,过去一直用发胶现在流行用干胶,还有离子烫夹板……吴师傅还学会了不少年轻人流行的发式,比如男生喜欢的欧美型男立体感的头型,两侧剃光,顶上留发,女生流行的韩式长发,等等。

  还有一些“技能”,吴师傅一直没学会。

  同样剪短发,年轻理发师喜欢玩些花哨动作,比如用剪刀之前,他们会把剪刀绕在手指上飞快地旋转几圈,连拉椅子的动作都显得那么“潇洒”,坐的时候他们总是双腿叉开,剪刀用完,吴师傅习惯搁在柜子上,而年轻理发师会像电影里玩枪的西部牛仔,先在手里旋上两圈,再飞快地插进屁股口袋。

  今年店里只有两个理发师,吴师傅和一个年轻理发师,点吴师傅理发的都是中老年人,基本也就是洗剪吹,年轻理发师更受欢迎,女孩子喜欢的烫染收费更高。理发师和老板三七分成,理发师拿三,算起来吴师傅一个月能拿4000多块,而年轻理发师可以拿到一万多。

  昨天聊到吴师傅,他的老板(也是他堂姐夫)告诉我,舅姥这个人啊,太老实!跟不上时代,多次叫他把头发弄得时尚点,可他总是一个飞机头,要知道,飞机头不是人人都能留的,除非是很帅很帅的小伙子,头形又长得好看,可舅姥都40多岁了,头形又宽,留起来不好看,你说,理发师连自己头发都弄不好,加上人长得也一般,顾客一看,哪里会找你来剪头发?

  上个月,堂姐夫告诉吴师傅,这个店不打算继续开了,租金太贵,承担不起,打算回老家做点土特产生意。

  吴师傅和老婆商量出路,他还是想继续干这个,毕竟有剃头26年的技术积累。老婆说,咱们自己弄个店。

  吴师傅也仔细盘算了下,凭自己的手艺,再找个理发店上班不算难事,可毕竟现在年纪大了,个子才1米6,还缺了颗大门牙,“形象像恐龙似的”,到时候找自己理发的人还是很少。如果自己开理发店,租金至少十来万,这些年下来攒的一点钱还考虑留到将来给儿子买房娶老婆,开店风险实在太大。能不能尝试上门服务?谁要剃头就打个电话,直接上门。风险小,自由度高。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是都在网上开店吗?

  吴师傅看过一条新闻,几乎和他同时期学徒的衢州老乡汪小明,如今已经给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选手和嘉宾做化妆和造型了,他除了自己开店,还经常主动上门帮社区老人理发。

  “这些年我们店周围的老顾客也多的,特别是中老年顾客,他们腿脚不好,需要有人上门理发。我长得不算好看,小姑娘不喜欢,中老年人应该不反感。只要价格再低一些,哪怕洗剪吹20块也好,30块也好,以前一天赚150块钱,可

  小

  我们希望用善意和诚意,通过一些的发现,朴素地报道我们的时代和生活,欢迎你也来分享你的故事。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王玲飞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