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经济的发展共有28个主要经济指标,温州前三季度纷纷上演“乾坤大挪移”。数据背后有怎样的新引擎?温州市统计局专家高顺岳作了解读。
工业:首推力量在“高新”
28个主要经济指标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很引人注目。高顺岳说,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我市工业增加值的55.8%,算是个“大头”,可直观反映我市的工业状况。
其中,最“猛”的就是高新技术产业,规上高新技术产业拉动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4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34.6%,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高顺岳说:“这意味着我市工业的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
他说,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首推”力量,这得益于我市从2013年起持续进行的工业投资。其中,光技改投资(技术改革投资)就有1266.57亿元,技改投资占总工业投资的比例高达66%。“这意味着,工业投资的金额中,有六成以上是用于技术改革。这样的‘大投入’势必带来‘大产出’。”
投资:资本活跃有温商
固定资产投资额这一指标,也是排名全省第三的“优等生”。最显眼的是民间资本投资,高达1400.1亿元,位于全省第二位。
高顺岳介绍,民间资本主要投入生产、商业领域,效益产出较快,能直接地、快速地促使经济的增长,此外民间投资的持续性和灵活性非常强,因此其作用之大不可小觑,可以直接刺激到温州整体经济。我市民间资本投入之所以这么活跃,得益于“温商回归三年超三千亿工程”的支撑。
“除了招商引资,‘百亿工程’也功不可没。”高顺岳说,固定资产投资中有715.53亿属基础设施投资,其中不少就来源于我市今年推出的“赶超发展三年超万亿投资计划”的推动,市委市政府狠抓百亿重大项目开工,2014年以来,累计完成的投资就有5420亿元,这数值居然是“十一五”计划的1.8倍。
“光投资还不行,还得给投资项目扫清障碍,抓紧落地。”高顺岳介绍,我市推出了重点项目“清零”百日攻坚行动,简单点说,就是尽快完成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尽快给企业“腾地”,如今20个市本级重点项目征地拆迁“清零”百日攻坚项目完成15个,199个县级“清零”项目也已完成90个。
消费:网络经济来领跑
前三季度的消费品零售额统计中,汽车消费占了大头;旅游消费远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网络经济则是“大踏步”前进。
网络经济还拉动了快递业一个劲儿往前跑,快递营业收入直接增长36.9%。高顺岳谈到,这得益于我市将网络经济作为“一号新产业”来抓,如今,工业企业电商应用率达50%,受益明显。温州还荣获“国家电商示范城市20强”的称号。
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经济的回暖。比如,在1-9月,全市商品房交易额472.39亿元、销售均价为1.34万/平方米,市区商品房交易额201.68亿元,销售均价为1.7万元/平方米。高顺岳说,房地产的“330新政”、降准降息、“温八条”等系列楼市刺激政策,可谓是一剂“强心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