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阳市东阳江镇,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称为紫阳山,山高岭陡,山势险峻,其中谷堆尖海拔495米,最高的扑龟岩海拔高505米。73年前,国民党部队在这里与日军进行了艰苦的紫阳山战斗。
日前,在东阳江镇紫阳山风景区管委会和天台、东阳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服务队的组织下,当年紫阳山战斗的幸存者、今年93岁的天台籍抗战老兵吕禄卿时隔73年后再次来到紫阳山。
“35师一团的兄弟们,我今天来看你们了。你们在70多年前的战斗中,牺牲在这里,到今天我才来看你们……”在紫阳山抗日英雄纪念碑前,吕禄卿的发言让很多人的眼眶都湿润了。吕禄卿说,在紫阳山战斗中,整个团牺牲了几百人,他的天台同乡就有100多人牺牲在这里。
73年前,血战紫阳山
时间回溯到1942年5月,在浙赣会战中,国民党部队整编35师第一团在新昌与日军交战失败,撤至东阳,团部设在东阳江镇跌倒坞。
“我们当时是从新昌经东阳东部山区进入东阳境内的,当天下午3时左右到达歌山镇,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我们将木制的歌山桥给烧了。”吕禄卿是天台县福溪街道大淡村人,当时,他入伍还不到半年。
当晚,吕禄卿所在部队驻扎在东阳江镇桥头寺一带。但是,日军并没有因为歌山桥烧毁而放弃追击,当晚,日军将他们包围了。
“晚上9点多,我听到营长打电话说‘我们被日寇包饺子了',这才知道我们已经被包围了。”吕禄卿说,不一会战斗就打响,持续了一天一夜,部队伤亡惨重。
吕禄卿说,次日下午3点多,营长命令他和4名担架员到紫阳山山顶阵地抢救伤员,到达山顶时他看到,战友们有的手臂被炸飞,有的没了腿,牺牲的更是不计其数。
“日军听到我们阵地枪声不响了,便冲了上来,当时我是班长,就下命令拼死抵抗。”吕禄卿说,他抓起一挺机关枪,对准日军猛打,坚持了10多分钟,直到援军赶到,他们得救了,不过又有2名战友牺牲。
紫阳山战斗后,部队重新整编后开赴前线,吕禄卿跟随部队辗转行至四川、江西,在前线一直战斗到抗战结束。
73年后,重返抗战旧地
紫阳山战斗是国民党部队整编35师第一团在东阳与日军的一场血战,阵亡官兵达数百人。据东阳抗日文史资料记载,在紫阳山战斗中,国民党部队整编35师第一团第一营在谷堆尖、庾岭与日军展开激战。日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再次向山顶发起总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国民党部队战士甚至用石头砸、用嘴咬,最后大部分官兵阵亡,少部分被俘,一部分向北突围。8名战士被日军包围在扑龟岩崖顶,子弹打完后全部跳崖牺牲。
战斗结束后,当地村民救下了多名突围而出的官兵。第一营营长谢介卿向北突围后隐蔽在茅草丛中,被乔宅村保长吴来福救回家中养伤。一个多月后,伤好的谢介卿召集到一个连的士兵,往温州方向寻找部队而去。
8名跳崖阵亡的战士尸体被乔宅村村民抬下山后埋葬在山脚和尚坞,墓前立一石碑作纪念,并创立“忠义会”,清明、冬至轮流做东祭祀烈士。十几年前,紫阳山烈士牺牲的地方还建起了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吕禄卿在东阳待了两天,将当年的抗战旧地都重走了一遍。老人精神抖擞,思路清晰,不时和村民回忆当年的抗战情景。看着紫阳山抗日英雄纪念碑,老人非常感动,这么多年来,紫阳山的村民们一直都在纪念这些抗战牺牲的烈士,他们已经融进了紫阳山中。
最让老人高兴的是,当天,他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聘书:紫阳山村两委聘请吕禄卿为紫阳山村的荣誉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