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浙中>新闻 正文

永康方岩派出所:民警们把它打扮得像个家

发布时间: 2015-10-14 21:07:07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周静莉/文

  这个家,不大,也不豪华,却暖暖的。对于这个家,永康市公安局方岩派出所的11位民警充满了珍爱之情,因为这个家是他们自己亲自设计,亲自打扮的。民警们认同它,有归属感,由此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2014年全年工作成绩排名永康市派出所第一名,被金华市公安局授予第一批“警营文化示范单位”,金华市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更重要的是它赢得的是辖区老百姓的良好口碑以及不断提升的群众满意度。

  “我们的所,我们的家。”这是方岩派出所民警心中常念的。家,不大,没有豪华的摆设,与“高大上”无缘。但它是友爱的融合,智慧的结晶,真情的集聚。

  “我既然选择了人民警察的路,就永不言悔义无反顾……”走廊上悬挂的“我的信念”催人奋进,民警称之为“镇所之宝”。这是新警到所的第一课,老民警们也时常会在此驻足。

  二楼露台上的四季常绿草木,很是养眼。立于其中的五块石头,分别书写着“勤”、“廉”、“才”、“德”、“和”。“‘勤’为勤俭持家,‘廉’为廉政保家、‘才’为才能兴家,‘德’为厚德载家,‘和’为和谐之家。”所长钱峻诠释着这五个字,“最终形成了‘我们的所,我们的家’。”

  露台边缘,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健身步道,其间镶钦的“公开、公平、公正,执法为民”几个字,寓意“常走执法为民之路。”民警小孙说,空闲之余,赤足而行,神闲气爽……

  小家虽简陋,但在民警们的巧手和构思下变得很美。“为了打扮这个家,大家齐心协力,重要的是很多都是自己动手。”

  对于前后的变化,教导员林永吉的妻子感触颇深,以前来到所里过夜,风一吹,门吱呀作响,担惊受怕没法入睡,发誓再也不来这破地方了,如今节假日来到这里,为丈夫洗洗衣服,在茶吧闲聊,漫步于操场,心中真是说不出的愉悦。

  以前餐桌破旧,摆放不稳,如今再也没有汤水洒落衣裤的尴尬,先前不愿在所就餐的民警如今还要带着客人来品尝。

  派出所被列为“警营文化示范单位”,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林永吉说当时只是为民警做点实事,让派出所成为民警的第二个家。“我们就是要让民警有家的感觉”,林永吉强调着。“有了这种认同感,工作才会有激情。”

  在人们的印象中,派出所服务于景区,为民服务,无非就是在景区维持秩序,帮忙找寻丢失的孩子。其实不然,派出所的接处警窗口和户籍窗口,天天三六五,群众不断提升的满意度就是见证。无论什么节假日,所里都会安排人员值班。“不让群众多跑路,能够给群众方便就尽量提供方便。”在实际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不属于公安机关办理范围的事,他们的做法是帮着打电话,为群众牵线搭桥。

  钱峻说,刚到所里时他发现,有些来办事的阿公、阿婆大清早就站在派出所门前等候,了解后才知道,这些阿公、阿婆们来自大山,距离派出所很远,交通又不方便,往往只有早晚两班车通往外面。于是,所里用私家车将他们送回家,紧接着又想出一个办法,提早上班时间,让老人少等候,再后来发展为上门为老人服务。方岩镇桐杭村的张阿婆坐了两次民警的私家车:“想想真是有福啊。”82岁的她一个劲地夸:“以前对派出所是没一点好印象,没想到现在变得这么好。”

  因儿子在外打工,为了办齐和儿子分家所需的相关材料,她花了一个半小时走到所里。得知此事后,工作人员为她注明需要办理各种证明的单位,想想还是不放心,又一个个打电话联系。“民警送我回来的。”老人逢人便说。在警民恳谈会上,一个人大代表对此举大为赞赏。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何冬圆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