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浦江“万福迎新春”活动启动,看着现场造型各异的福字、剪纸,美国摄影师约翰·胡贝爱不释手,这是一家人去年9月以来第18次踏足浦江。
约翰是浦江女婿,妻子杨青翠是浦江县仙华街道朱云村人,8岁时跟随在外经商的父母离开家乡。结婚8年,夫妻俩从一开始“一年多回乡一次”,到如今“4个月来了18次”,一切动力源于共同的梦想———将浦江翻天覆地的美景拍摄成一个全新的宣传片,通过互联网推向全世界。
“家乡越来越美了。”“浦江最漂亮!”
“你的家乡真是越来越美了。”看着眼前的一景一物,约翰·胡贝情不自禁地对妻子杨青翠说。身边5岁的小女儿接过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善增的剪纸作品,也开心极了:“妈妈,浦江最漂亮!”
杨青翠说,浦江的变化,她这个“浦江侬”的体验还没丈夫约翰和女儿深。“浦江这几年的变化让我们很感动,这是肺腑之言。过去我们是几年回一次老家,现在只要天气好,我们就会赶回来,用相机、航拍留下几组美丽的风景。”
2008年“五一”,杨青翠与同样喜欢历史、人文的约翰·胡贝相遇,一见钟情,并很快结了婚。为了自己的摄影梦,斯文帅气的约翰辞去了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自己组建起一支专业摄影团队,奔波在中国各个城市之间。
因为妻子的关系,约翰在2010年第一次踏上浦江土地。最初几年,眼前看到的大多是脏乱差的景象,夫妻俩并不常回来,有时候一年多才回浦江一次。前年,两人再回老家,眼前的美景让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他们被震撼了,回浦江也更频繁了。
从仙华山、马岭脚、通济湖到宝掌寺、江南第一家……一家人在游玩中寻找优质旅游资源和文化元素。“中国很多地方的旅游面貌都差不多,但一个地方的文化,特别是乡村文化是最独特的。”喜爱中国古村落的约翰说,白马嵩溪村让他尤其喜爱。
杨青翠说,每年,全家都会抽出几个月在美国生活,但包括约翰在内,一家三口都更爱生活在中国。“国外生活节奏很快,人们大多忙着顾自己的事,而在中国走到哪里都能看见微笑,让不会中文的约翰也感到很亲切。”
因为常常来浦江,耳濡目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约翰已经被朋友们称为“中国通”。
专心制作一部反映浦江城市面貌的宣传片
杨青翠从小热衷文化。
22岁那年,她第一次参加法国艺术节。之后,她开始在法国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CIOFF)终身名誉主席亨利·古沙瑞(Henry Coursaget)助理一职,专门从事国际文化交流工作。
借助这一平台,杨青翠时常将武术、杂技等中国文化元素推荐到国际民间艺术节;同时,她也让更多中国百姓认识了法国爱乐乐队等国外优秀艺术团体。
这一段异国他乡的特殊工作经历,让杨青翠萌生了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家乡更加全面推向世界的想法。“带队外出交流只是一阵子的事,观众未必会对丰富的活动背景知道得很细,有时大家只记得是China,却不知道具体是中国哪个城市或哪个乡镇。”
后来,她放弃了这份众人眼中“高大上”的工作,选择在杭州重新创业,希望专心制作一系列反映某个城市丰富面貌的宣传片,并取名“Promote My City(提升我的城市)”。
如今,5岁的小女儿也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带着小相机拍这拍那,定格浦江美丽的画面。
面对“互联网+”的交流新环境,深谙中西文化交流方法的杨青翠希望金华能建成一个较完整的中英文网站,让越来越多反映金华的作品借助网络持续传播,步入国际交流轨道。她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互联网都是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